【编者按】燃料电池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燃料电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雄韬股份
2021年12月1日
图片来源:捷氢科技
【公司】加快氢能产业化进程 上汽集团拟分拆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
11月25日,上汽集团(600104)发布公告称,目前我国氢能源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为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布局新兴业务,公司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
据悉,捷氢科技成立于2018年6月,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目前产品已经能够覆盖配套量产物流车、客车、乘用车,并与国内知名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生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对其中部分整车企业也实现了批量交付。今年10月,公司推出全球领先的捷氢启源M4H燃料电池电堆,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100%。
据公告显示,截至公告日,上汽集团直接持有捷氢科技4.6211%的股权,并直接持有上柴股份47.99%的股份,间接合计持有常州创发100%的股权。因此,公司合计直接/间接持有捷氢科技68.3011%的股权,为捷氢科技的间接控股股东。分拆上市完成后,上汽集团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捷氢科技的控制权。(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亿纬锂能燃料电池子公司成立 新能源产业拟向燃料电池扩张
11月26日晚,亿纬锂能(300014)发布公告称,公司合资公司惠州亿纬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燃料电池”)近日已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公司登记成为亿纬燃料电池的股东,持有其19%的股权。
据悉,9月30日,亿纬锂能表示与关联方Golden、惠州市亿纬新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惠州研究院”)及一家拟设立的合伙企业(该合伙企业已完成设立,名称为惠州德昱一号企业管理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西藏亿威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昱一号”)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亿纬燃料电池。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950万元,持股比例为19%;Golden出资1,750万元,持股比例为35%;德昱一号出资2,000万元,持股比例为40%;惠州研究院出资300万元,持股比例为6%。(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图片来源:中国石化报
【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全球最大光伏绿氢项目落户新疆库车
11月30日,中国石化在北京、乌鲁木齐、新疆库车三地举行云启动仪式,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
据悉,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大部分。项目将新建装机容量300兆瓦、年均发电量6.18亿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年产能2万吨的电解水制氢厂,储氢规模约21万标立方的储氢球罐,输氢能力每小时2.8万标立方的输氢管线及配套输变电等设施。
项目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生产的绿氢将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将为当地GDP年均贡献1.3亿元、创造税收1800余万元。(来源:中国石化报)
【瞭望】SK E&S将建全球最大蓝氢工厂开启环保氢能新时代
11月26日,SK E&S与韩国忠清南道保宁市政府、韩国中部电力签订了《关于在忠清南道保宁市生产蓝氢的合作协议》。SK E&S计划通过环保清洁氢的生产、流通,并利用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及运营,努力发展事业。
SKE&S曾表示,计划到2025年投资约5万亿韩元(约合42亿美元),在保宁LNG加气站附近地区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氢生产工厂,每年提供25万吨清洁氢。
SK E&S计划利用CCS(Carbon Capture&Storage:收集二氧化碳并永久或半永久地隔离和储存的技术)生产环保氢,对生产氢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液化,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填埋在SK的海外废气田中。在此过程中,将SK E&S的LNG基础设施及CCS技术和韩国中部电力闲置的煤炭灰处理厂用地、大型工厂及CCS运营能力相结合,进行战略合作。(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看点】中国能建拟50亿设全资子公司 做强做大氢能产业
近日,中国能建(601868)发布公告,公司拟投资5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本次投资系为统筹引领公司氢能业务发展,打造公司氢能全产业链和一体化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投资带动和产业牵引作用,做强做大公司氢能产业。(来源:海融网)
【看点】北京科锐拟1.38亿收购北京稳力 进一步完善公司氢能产业布局
11月26日晚,北京科锐(002350)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38亿元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投资北京稳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稳力”),其中以1.01亿元受让华稳力持有的北京稳力55.83%股权,以3,720万元增资北京稳力,增资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北京稳力63.40%股权。
公告显示,北京稳力主要产品为空气压缩机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2021年新增燃料电池叉车、物流及重卡发动机系统开发推广业务,并已申报《北京市氢能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北京科锐表示,根据公司氢能源产业链的战略安排,本次投资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氢能源产业链的布局,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本次投资完成后,目标公司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图片来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国内】“成渝氢走廊”启动 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
11月30日上午,四川省和重庆市同时在成都、九龙坡区、内江三地举行“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
据悉,携手打造成渝氢走廊是四川和重庆两地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目前,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互联互通的成渝氢走廊已初见雏形。成渝氢走廊的建设,将深度整合两地优势产业资源,互补合作,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虹吸效应。
下一步,川渝两地将全力以赴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并积极联合争取进入国家第二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在2年内分批在氢走廊投入400辆氢燃料物流车,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同时在凉山、攀枝花、雅安、潼南、长寿等地建立氢气供应基地,致力于打造立足成渝、辐射西部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高地。(来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城市】内蒙古规划“十四五”期间形成5000套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电堆系统
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1年-2025年,内蒙古将依托风电光伏项目建设和产业基础,重点建设风电和光伏两条完整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氢能和储能装备。
具体来看,《方案》规划“十四五”期间,形成年产800万千瓦以上风电整机及其零部件、4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电池及组件、360万千瓦以上储能装备、5000套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电堆系统、800台套以上制氢及工业副产氢提纯设备、40万吨以上储氢设备的生产能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同时,将抢抓氢能产业进入市场化临界点战略性机遇,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和氢能应用场景,强化氢能装备技术创新,重点发展电解水制氢装备、工业副产氢提纯装备、氢能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等装备制造业,实现氢能装备制造新突破。在风电、光伏、氢能及储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建成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互动】海马汽车:争取于2025年前规划投入约2000台氢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推广
11月29日,海马汽车(000572)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氢燃料电池汽车第三代样车已投入研发,将采用更高功率电堆、更高效率电驱系统、更安全的储氢技术、更长寿命的催化剂提升车辆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争取于2025年前,公司规划投入约2000台氢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推广。(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互动】金通灵:公司年产1万台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的项目预计明年量产
11月30日,金通灵(300091)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年产1万台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的项目,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明年量产。(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智库圈点】氢能产业链有望与锂电产业链形成“双雄”市场格局
平安证券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我国整个能源的10%。供给端来看,当前我国的氢气产量大约在2000万吨至3000万吨量级,假设有10%的氢气用于氢燃料电池等氢能源领域,则当前氢能源汽车行业的耗氢量大约为200万吨至300万吨,2050年之前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这意味着,作为与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的技术路线,氢能产业链有望与锂电产业链形成“双雄”的市场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11-20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1-26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2-20 来源:电池网-诺德股份
12-31 来源:电池网-容百科技
04-03 来源:电池网-北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