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隔膜周报,系电池网与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惠强新材”)推出的隔膜资讯类周报(每周五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隔膜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惠强新材
2018年10月19日
【聚焦】扬子石化UHMWPE锂电隔膜:扩产潮引发技术热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下,资本大量涌入,国内许多隔膜公司获得资本助力,开始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新建产能,目前国内已有近50家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还在许多企业有新建或建扩装置的打算。但由于国内锂电隔膜产业兴起相对较晚,多数企业对隔膜的生产工艺掌握不够全面,致使许多隔膜生产装置没能如期正常投产,而且真正上规模量产的企业也比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尚没有完全掌握其生产技术。
目前国内隔膜厂商都在尝试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开发UHMWPE锂电池隔膜生产技术,但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隔膜制备工艺的知识产权基本被美国、韩国、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垄断,我国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晚,自主知识产权匮乏;二是国内企业对生产隔膜用到的上游原材料的研究不够深入,至今仍没有实现隔膜用原料的完全国产化,配方研究欠缺系统性,生产出的隔膜一致性、均匀性等比较差,合格率偏低,量产化难以实现;三是隔膜的制造工艺对设备要求苛刻,设备运行和控制精度比较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国产设备一般难以满足需求,但进口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隔膜的产业化收到一定的设备限制。
扬子石化研究院塑料加工中心左胜武博士坦言,尽管UHMWPE隔膜专用料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锂电池隔膜的研发依然任重道远。隔膜原料的导入周期比较长,合格的隔膜需要经过锂电池厂家的试用,一次评价要3~6个月时间,至少要通过3次评价,才能得到正式认可。同时,隔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原料的杂质含量、批次质量一致性乃至颗粒形态的要求极高,原料研发的周期长,开发的难度大,门槛高。
因此,进一步提高UHMWPE隔膜的各项质量指标,仍需隔膜原料开发、隔膜生产和电池生产等上下游通力合作,这也是我国电池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来源:中国化工报)
【研报】静待产能释放:星源材质干法产能约1.7亿㎡ 湿法产能约1.1亿㎡
2018年上半年,星源材质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0.6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84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65~1.83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0.9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73~0.91亿元。我们通过测算可推测公司Q3业绩基本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主营的隔膜业务扣非归母净利大幅减少,第三季度公司在产能部分释放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实际低于预期。我们预计这一情况与公司三季度部分湿法隔膜产能检修以及隔膜产品价格下滑有关。
目前星源材质干法产能合计约1.7亿平方,湿法产能合计约1.1亿平方。但由于目前合肥星源产能在4月份投产之后仍处于爬坡阶段,产能未全部释放,规模效应尚未显现,导致合肥星源的单位生产成本较高,上半年出现了1683万元的亏损,三季度也进一步拖累了公司的业绩表现。此外,公司隔膜产品价格自年初开始较去年下调了20%左右,这也导致公司在第三季度部分湿法隔膜产能检修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常州星源目前规划有3.6亿平方的湿法隔膜产能(一期、二期各1.8亿平)、江苏星源目前规划有4亿平方干法隔膜产能、10亿平方的隔膜涂覆产能。常州星源一期的第一条线(4500万平湿法)已经开始产能爬坡,根据目前进度我们预计公司常州星源湿法一期(1.8亿平)将于2018年底建成,2019年上半年开始释放产能;湿法二期(1.8亿平)将于2019年下半年建成,2020年上半年开始释放产能。江苏星源的干法也将于2019年上半年投产4条线。(来源:恒生证券)
【公司】伊川“智造”:隔宝隔膜 为绿色电池“保驾护航”
按照国家环保要求,新的行业标准执行后,PVC-二氧化硅隔膜将替代一些传统的隔膜材料,洛阳隔宝隔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正是此类产品,公司也是电池隔膜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者。
隔宝隔膜副总经理、工程师杨长军介绍了其产品的创新点:一是改善电池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二是提升了隔板的机械强度,优化了孔结构,改善了湿润性;三是增加隔板柔韧性;四是代替进口原材料,能保证原料的供应,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价格竞争力。
今年5月,伊川县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隔宝隔膜承担的2017年度科技计划项目“胶体蓄电池用PVC微孔隔膜研发及产业化”进行了验收。该公司通过完成数据输入和精度测试和实验,进一步完善设备的性能,可形成小批量生产。而该项目的实施,还得到了县财政的大力支持,拨款15万元,用于研发材料等方面的支出。(来源:洛阳网)
【智库圈点】生存难!隔膜企业“烧钱”中求突围之策
一个产业的兴起将伴随着“烧钱”的过程,在资本化的运作下,资金链决定着整个隔膜行业及企业自身的生存。前两年,随着消费电池、动力电池领域火热,一些新转型的隔膜企业认为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但是由于动力电池企业被迫降价,细分材料领域也受到挤压,2017年以来,锂电隔膜价格持续走低,“烧钱”中求生存困局待解。在这场持久战中,建议企业目光放长远,考虑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储备足够的现金流及解决成本问题;同时还要储备足够的技术实力,以便在产能扩张竞争态势中占据一定优势;还要多走出去,结交一些正能量的企业家。(点评人:于清教 电池百人会理事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11-20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1-26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2-20 来源:电池网-诺德股份
12-31 来源:电池网-容百科技
04-03 来源:电池网-北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