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燃料电池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燃料电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雄韬股份
2020年8月19日
【行业】政策红利难享 国内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迷茫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备、核心技术待突破等问题。尤其是在基础设施这方面,加氢站的建成成本高,储氢技术挑战大等难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加氢站多以示范、试验为主,经验不足、盈利能力有限,且主要应用在公交、物流货运、环卫等路线相对固定的商用车领域。乘用车方面,国内至今还没有形成可行的商业模式,车企在新能源乘用车发展布局上也多倾向于纯电动路线。
虽然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但对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商业化应用,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面对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环境,运营效率低、用氢量少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还需要更好的商业模式来支撑其发展,虽然车企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但或许只是一阵风,一时的政策红利终究决定不了市场最终的选择。(来源:盖世汽车)
【聚焦】“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或将与大功率柴油机相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6000辆,已达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到2020年实现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阶段性目标。预计到今年底,将达1万辆的规模。早在2019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就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上游的制氢环节和下游的加氢环节等,但其中,最核心的还是燃料电池本身。”在行业人士看来,燃料电池的成本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程度。
“燃料电池最核心的就是电堆,它既是性能的要点,同时也是最大的成本载体。”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分析表示,电堆主要是油、膜电极和双极板构成,其中膜电极又约占电堆成本的70%,“因此,怎么样开发核心产品,掌握核心产品的技术要点,是保证电堆性能的关键,同时也是控制成本的关键。”
以上海捷氢为例,通过氢系统成本下降、电堆功率密度提升、碳纸国产化以及规模效应带来材料和成本下降,其目前在研的第四代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可以在第三代的基础上降低40%,第五代可在第四代基础上再进一步下降。据捷氢方面预测,在“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将与大功率柴油机成本相当。(来源:财联社)
【报告】《中国氢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
8月17日,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伊维经济研究院、EVTank联合发布《中国氢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
白皮书针对氢能产业政策、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2019年氢能行业竞争格局、氢能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国内】河南郑州西区首座加氢站开始测试 3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运
8月14日,郑州公交一公司新购置了30台氢燃料动力公交车,并于8月18日在226路、113路等线路投入运营。
据了解,此次更换的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与传路统公交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操作简便、乘坐舒适等特点。
“相较于目前运营的纯电动公交车,平均一台氢燃料公交车的补充燃料时间为10-15分钟,比纯电动车充能时间提高了60%,而且氢燃料公交车平均行驶里程为500公里,续航里程也以往提高了50%。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氢燃料公交车的投放,在提升市民出行舒适度的同时,为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和蓝天工程做出积极贡献。”郑州公交一公司二车队工作人员介绍。(来源:大河客户端)
【观点】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差距 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近年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增速明显。从2015年仅有10辆,到2019年全年销售2737辆,累计销量达6000多辆,已达成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其中,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较快,在物流配送、公共出行等领域,实现了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落地。乘用车方面,国内一些车企虽然也在积极研发,但规模相对较小,占比较低。
在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琦看来,乘用车生产量大,又面向消费端,开发、验证的周期较长。此外,加氢站目前还没有形成网络,使得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对纯电动汽车,仍然发展较缓。赵吉诗也认为:“如果技术突破带动成本降低,乘用车市场巨大。”
技术层面,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电堆、空压机等关键材料技术,大部分零部件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国产化,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零部件,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一些关键材料和部件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技术官叶思宇表示。
专家同时指出,放眼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既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又相辅相成,关键是要能够形成能源革命的合力,共同驱动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我国在燃料电池电堆技术上取得突破,期待更多的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推动我国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的有序发展,形成氢能经济的崛起态势。(来源:人民日报)
【关注】“电氢体系”大势所趋 全球氢能热呈持续上升趋势
近年来,得益于制氢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进步,氢能产业正在走向“风口期”,氢能发展的政策性利好也在逐渐释放。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产业分会会长魏锁指出,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氢能作为解决能源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战略方向,将是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
“本轮氢能热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荣指出,本轮氢能热是全球行为,多个国家共同推进,有全球共识为基础,更加稳健,抗干扰能力更强;同时,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对氢能产生了更加强烈的需求,更有紧迫性,氢能做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把钥匙;此外,氢能技术和产业目前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很好的基础,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分布的不均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受限,而氢能作为“破解之道”被普遍看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明胜表示,风电和光伏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大容量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与之相匹配,解决其固有的不稳定性问题。他指出,电能和氢能将共同作为绿色能源的终端形态,电氢能源体系将成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途径之一。(来源:新华网)
【智库圈点】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支撑
今年1-7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辆和407辆,同比分别下降66.1%和63.2%。整体来看,燃料电池汽车普及之路还很漫长。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支撑,特别是上游的氢气制取、储运以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主任赵吉诗近日公开表示,“只有打造出‘制、储、运、加、用’一体化的产业链,才能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和氢能商业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11-20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1-26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2-20 来源:电池网-诺德股份
12-31 来源:电池网-容百科技
04-03 来源:电池网-北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