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电机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落地成都!氢燃料电池产业“资本热、市场冷”现象明显

氢燃料电池产业“资本热、市场冷”现象明显,有业内人士表示,氢能要真正实现商业化,产业必须要逐步从“政策依赖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编者按】燃料电池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燃料电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雄韬股份

2021年5月19日

天能股份去年锂电池收入逾10亿 积极开发燃料电池技术

【公司】天能股份去年锂电池收入逾10亿 积极开发燃料电池技术

5月12日上午,“新赛道蝶变跃升新势力加速整合新生态赋能中国——2021年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行”(江浙站)活动调研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天能股份,并与天能股份锂电事业部总裁钱舜尧及其他相关领导交流座谈。

2020年,天能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35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2.80亿元,同比增长52.83%。其中,铅蓄电池营业收入有296.51亿,占公司营业总收入84.48%,毛利率达23.31%。

锂电业务方面,天能股份目前主要聚焦于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市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的锂电池的收入分别为4.24亿元、5.24亿元、10.21亿元。钱舜尧表示,2020年,公司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超过90%,销售数量较上年增长超过120%,主要得益于公司和下游龙头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深。

此外,天能股份还积极研究燃料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的前沿技术。公司于2021年2月成立浙江天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聚焦】过去十年博世在华投资额超500亿 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已投用

博世表示,过去十年间,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博世中国在可持续交通、智能物联网等未来关键领域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本土研发和创新的优势。

博世十分看重氢能这一增长市场。到2030年,欧盟的绿色氢能市场将达到约400亿欧元,年增长率为65%。燃料电池能够将氢气转化为电能。博世正在开发固定式和移动式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并计划在2021到2024年期间投资10亿欧元开发燃料电池技术。

100家固定式燃料电池工厂将在今年投入运营,为数据中心、工业制造企业和住宅区等供电。2021年3月底,博世与德国班贝格供电局达成合作,在班贝格市中心投入使用了一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供电站。博世还预计移动式燃料电池组件市场将在2029年前达到180亿欧元左右。

其中,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布局方面,2020年底在无锡建成的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已于今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氢喷阀组件已经于5月实现量产,燃料电池电堆将于6月实现小批量量产;今年3月,博世与庆铃汽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燃料电池在中国的产业化进程,为本土客户提供先进的燃料电池系统。(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行业】资本追捧难掩氢燃料电池市场冷清,谁能脱颖而出?

“随着技术快速发展,燃料电池及系统规模化生产已不成问题,车辆投放虽未达预期,但并不代表氢燃料电池市场会就此遇冷。”有专家认为,从终端应用来看,受政策密切影响,氢燃料电池市场还处于一个爆发前夜,一旦未来城市示范群发布,必将会拉动整体燃料电池行业的销量。对于燃料电池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在爆发后的竞争中更好地走下去?

在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峰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有敢于试错的勇气。“就像锂电的发展,前期走过了一些弯路,才有了现在的成果。企业一定不要追求所谓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担心浪费投资,不敢大胆做研发。没有研发就没有进步,就会被其他企业甩在身后。”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子缘则表示,从政策、行业、资本等多维度去分析,当前氢能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氢能的未来是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并在交通、工业、建筑等主要耗能领域广泛减量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安全保障建设。换个角度思考,当前的“资本热、市场冷”的现象或许更有利于氢能产业理性向好发展,一方面可让行业更全面认识氢能,分析、思考并解决氢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另一方面可以给资本泼一瓢冷水,减少炒作,回归理性金融市场。

“在当前环境下,我认为燃料电池企业不应各自为战,而是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一起把蛋糕做大做香。燃料电池企业不仅要跟踪掌握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与目标,也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能闭门造车。在融资或者对外投资方面,不要为资本而资本,要为战略而资本,形成良性生态链条,共同成长,价值共享。”王子缘说。(来源:中国能源报)

上海首个氢能测试基地将开建 明年年底建成

【国内】上海首个氢能测试基地将开建 明年年底建成

据“上海嘉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平台)5月14日发布的消息,日前,备受关注的嘉定氢能港项目——上海氢能与燃料电池检测中心传来新动态,项目已进入公开招标的准备阶段,计划今年7月底开工建设,2022年底建成。建成后,该基地将成为上海首个覆盖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等系统技术的氢能第三方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项目拟选址在安亭镇陇南路南侧18-01地块,占地面积约49.6亩,将打造十余类实验室,可提供整车性能测试,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燃料电池电堆性能试验,氢气供应、空气供应、冷却系统测试等测试环境,并配套建设一座35MPa/70MPa双功能加氢设施,为实验室内部供应氢气以及为待检测车辆加注氢气。(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亚光科技签署氢燃料电池船舶应用战略合作协议

5月18日,亚光科技(300123)公告,公司与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南京清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国信德塔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5月18日共同签署《氢燃料电池船舶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各方拟围绕“氢燃料动力电池船艇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氢燃料动力电池在船艇行业的技术应用。(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 大洋电机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落地成都

5月13日,以“智造新名片投资新机遇”为主题的成都市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峰会暨天府创智湾开园仪式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活动现场共进行三轮涉及产业维度、平台维度、载体维度的项目签约仪式,包括大洋电机、蓝景光电、孵化器协会、优客工场、中车长客、安睿智达等项目。

大洋电机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集燃料电池中央研究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装备、制氢加氢装备研发制造、燃料电池UPS装备等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来源:成都新津)

【智库圈点】氢燃料电池产业“资本热、市场冷”现象明显

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4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辆和38辆,同比分别下降67.0%和48.0%;1-4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0辆和188辆,同比分别下降52.1%和32.9%。

氢燃料电池产业“资本热、市场冷”现象明显,有业内人士表示,氢能要真正实现商业化,产业必须要逐步从“政策依赖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责任编辑:丁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推荐阅读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联盟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