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百科技去年三元正极材料销售2.6万吨!比亚迪供应链将向融捷股份采购锂盐

当前,关于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方向的探讨不断升级,正极材料生产商也展开积极布局,正向高镍、无钴、固态电池材料方向发展,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科恒股份等公司宣布已拥有固

【编者按】正极材料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企业——容百控股(微号:rongbaitouzi)下辖公司——容百科技联合推出正极材料资讯类周报(每周一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正极材料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容百控股 容百科技

2021年4月19日

中南大学王海燕: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正向单晶化和超高镍方向发展

【专家】中南大学王海燕: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正向单晶化和超高镍方向发展

4月15日,在山东枣庄高新区召开的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上,王海燕发表了题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及性能提升策略》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面临挑战、性能提升策略、产业化应用等,电池网选取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趋势方面,王海燕认为,主要有单晶化方向和超高镍方向。其中,单晶化的优势是更稳定的界面有利于抑制过渡金属溶出,均匀的应力分布减缓微裂纹,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距离,更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缺陷是产业化路线暂不成熟,前驱体要求高。超高镍方向的优势一是随着Ni含量越来越高,容量越高,价格越便宜;二是烧结温度随Ni含量升高而降低,成本降低。但超高镍材料制备工艺更复杂,水分和CO2控制等储存和运输条件更苛刻,镍含量在90%以上的正极材料研究目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王海燕总结说,通过材料本体设计及合适的元素掺杂和表面界包覆技术,有望很好解决高镍正极材料存在的循环稳定性差和安全性差等问题;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及电池生产加工工艺对高镍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以高镍材料为正极,硅基材料为负极匹配的高能锂离子电池或固态电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产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行业资源的大量投入,我国的高镍正极材料及高镍锂电池技术有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容百科技去年净利2.13亿元 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万吨

【业绩】容百科技去年净利2.13亿元 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万吨

4月16日,容百科技(688005)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7.95亿元,同比下降9.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143.73%;每股收益0.48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红利0.9元(含税)。

在销量方面,容百科技去年实现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万吨,同比增加约15.5%,其中核心产品NCM811销量增长同比翻番。公司称,随着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明显回暖,电池厂加大扩产速度,众多国际主流车企加速布局高镍电池技术路线,高镍材料市场需求提升。2018-2020年,公司NCM811系列材料出货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

在客户开发方面,容百科技在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一批国内优质客户上的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与SK等国际优质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重大进展。通过与优质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回款效率,现金流得到持续改善。

在产能方面,近日,容百科技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2020年已有三元正极产能约4万吨。2020年下半年启动新一轮产能扩建计划,通过湖北、贵州、韩国三大制造基地扩建产能满足市场需求,预计2021年底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业绩】盛新锂能去年净利同比增长近146% 今年一季度锂盐业务扭亏为盈

4月12日晚,盛新锂能(002240)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全年营业总收入约17.91亿元,同比下降2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717万元,同比增加145.87%。

据悉,盛新锂能去年净利实现正增长主要是三季度因重大资产出售确认投资收益约2.4亿元,下属子公司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锂盐产能逐步释放,产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但由于2020年受疫情等其他宏观环境的影响,前三季度锂盐产品的销售价格持续回落,虽然第四季度有所上升,但是对去年的锂盐产品销售均价影响不大。

同日,盛新锂能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74.78%—309.74%,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盛新锂能表示,国内新冠疫情基本得以控制,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显著,带动下游正极材料、磁性材料厂商需求上升,公司锂盐、稀土产品较去年同期相比量价齐升,公司锂盐、稀土产品盈利能力提升。(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业绩】*ST盐湖一季度净利预超7.5亿元 碳酸锂产销稳定

4月13日,*ST盐湖(000792)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亿元-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0.16元/股。

*ST盐湖表示,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钾肥、碳酸锂的生产与销售稳定,受市场行情影响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ST盐湖此前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0.1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9亿元,同比增加104.45%,公司净资产52.66亿元,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净资产均已转正,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恢复。

锂板块方面,*ST盐湖去年碳酸锂产量达到13602吨,同比增加2300吨,碳酸锂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优等品(主含量≥99.2%)以上产品占比达到92.67%,较上年同期提高14.4%。其中,*ST盐湖子公司蓝科锂业拥有1万吨/年碳酸锂产能,该项目以生产钾肥排放的老卤为原料,引进俄罗斯先进的提锂技术。公司在品牌、营销网络、产品及供应链方面拥有自身优势。同时蓝科锂业的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部分装置已投入试运行状态,2021年预计将全部投入运行。(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订单】比亚迪供应链将向融捷股份采购锂盐 预计新增订单3亿元

4月13日晚间,融捷股份(002192)发布了关于增加2021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公告。公告显示,因客户需求增加及产品价格上涨,2021年度公司(包括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拟分别与关联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供应链”)、公司控股股东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捷集团”)控股子公司成都融捷锂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融捷锂业”)发生销售商品的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总金额不超过5.5亿元(其中,向比亚迪供应链销售锂盐订单预计金额3亿元);与关联方融捷集团控股子公司合肥融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捷金属”)和成都融捷锂业发生采购原材料的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总金额不超过2.3亿元,自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2021年度内签订交易合同有效。

电池网还注意到,今年1月8日,融捷股份发布公告称,2021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四川长和华锂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拟向关联方比亚迪全资子公司比亚迪供应链销售锂盐产品,预计总金额不超过1亿元,自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2021年度内签订交易合同有效。加上融捷股份本次新增的3亿元订单,目前公司向比亚迪供应链销售锂盐预计金额4亿元。(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业绩】华友钴业一季度铜钴产品量价齐飞 净利润达6.54亿元

近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1-3月实现营收64.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亿元,同比增长256.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9亿元,同比增长398.35%。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一季度华友钴业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新能源产销旺盛的大背景下,主营产品铜钴价格大幅上涨:铜价6.27万元/吨,同增39%、环增15%;钴价34.50万元/吨,同增26%、环增28%。此外营收同增45.20%,营收增速大于主营产品价格涨幅,推测公司一季度主营产品销量同比亦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公司一季度业绩大涨是公司主营产品量价齐升的结果。

近年来,除了钴、铜资源外,华友钴业还加快了锂电新能源材料布局。平安证券研报显示,三元前驱体方面,目前公司已投产和在建三元前驱体产能合计10万吨,其中全资拥有5.5万吨产能已全部建成投产,合资建设的三元前驱体产能合计4.5万吨。镍产品方面,公司推进的镍项目有6万吨粗制氢氧化镍(预计将于2021年底建成试产)、3万吨(金属量)高纯三元动力电池级硫酸镍和4.5万吨高冰镍(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未来上述项目投产达产将为公司中长期增长提供动力。(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订单】格林美与韩国公司签订三年高镍材料供应大单 去年新能源电池材料营收67.54亿

近日,格林美(002340)发布公告,为保障公司高镍前驱体2021-2023年产销目标实施与锁定订单预期,公司与韩国ECOPRO株式会社子公司ECOPRO BM CO.,LTD.(以下简称“ECOPRO BM”)于近日就新能源动力电池用NCA&NCM高镍前驱体材料2021-2023年供应签署了备忘录。

依据备忘录,格林美于2021-2023年将向ECOPRO BM供应总量不少于17.6万吨的NCA&NCM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其中,2021年不低于3万吨,2022年7.3万吨,2023年在确保7.3万吨的基础上保持增长,具体以后续采购合同为准。

根据此前格林美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24.66亿元,同比下滑13.15%;利润总额5.3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亿元,同比下滑43.9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54亿元,同比逆势增长15.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3.10亿元,同比增长26.95%。

从格林美2020年年报数据来看,去年新能源电池材料实现营收67.54亿元,占比54.18%,毛利率为19.9%,是格林美营收的主要来源。其中,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去年出货量41,450吨,四氧化三钴全年出货量15,429吨,出货量仍位居世界行业前三。四氧化三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54%,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市场前列;三元前驱体中8系以上高镍产品出货量占比50%以上,尤其是NCA9系超高镍产品出口量超过18,000吨,同比增长超过35%,全面实施三元前驱体材料由5系、6系产品向8系以上高镍产品的转型升级。(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智库圈点】正极材料生产商积极储备下一代动力电池材料相关技术

当前,关于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方向的探讨不断升级,正极材料生产商也展开积极布局,正向高镍、无钴、固态电池材料方向发展,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科恒股份等公司宣布已拥有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相关技术储备。其中,在容百科技在研项目中,针对“Ni90高镍新品开发”项目,主要采用低钴化路线,降低成本8%,实现高镍产品的迭代,并且该超高镍材料主要适用于传统液态和半固态锂离子电池;另外公司另一项在研项目是“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前述项目正处于小试阶段,拟达到的目的中包括:开发出至少一款适用于固态电池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责任编辑:丁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推荐阅读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联盟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