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1785家氢能相关企业!中国燃气与中海油订立氢能合作框架协议

最新数据显示,3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辆和59辆,同比分别增长18.4%和63.9%。随着氢能产业不断升温,不少车企积极布局这一赛道,近日,ST海马表示,将首先布局加氢站;金龙

【编者按】燃料电池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燃料电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雄韬股份

2021年4月14日

用发展的眼光看发展中的问题 评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争议

【行业】用发展的眼光看发展中的问题 评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争议

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的状况就像早期电动汽车一样。电动汽车的成本也曾经“高高在上”,经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推广,成本才日渐降低,终于能够让普通消费者接受。所以,氢燃料电池汽车要想早日实现商业化,必须解决成本过高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车企应该携手合作,进行相关技术的攻关。技术领先的车企可以考虑免费开放更多技术专利,让更多车企参与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中。目前,丰田已在全球范围内开放了约5680项燃料电池技术相关专利。

其次,政府和相关企业在大力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同时,不能盲目大干快上,要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避免有限而宝贵的资源被大量浪费。

在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问题上,既要避免全盘否定,也要切忌浮躁冒进。在坚持纯电路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坚持发展氢燃料电池技术。一旦成本等影响商业化应用的阻碍被消除,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会是比目前的燃油车和电动汽车更先进的产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唯有此,产业和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来源:中国汽车报)

氢能汽车概念升温!我国现有1785家氢能相关企业

【数据】氢能汽车概念升温!我国现有1785家氢能相关企业

近期,国内车企纷纷练起了“氢”功,继上汽、海马、广汽等车企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之后,长城汽车也于日前发布了氢能战略。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785家氢能相关企业,2020年相关企业新注册477家,同比增长34%,今年一季度共新增139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以324家企业高居第一,江苏、山东分列二三位。

从近十年来的行业变化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氢能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首次突破100家,2018年首次突破200家,2020年新注册企业477家,同比增长34%。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共新注册氢能相关企业139家,其中1月份注册量为45家,2、3月份注册量分别为30家、64家,均呈同比增长趋势。(来源:企查查)

北京延庆氢能产业园二期开工 最大日制氢能力达2.8吨

【国内】北京延庆氢能产业园二期开工 最大日制氢能力达2.8吨

4月10日,延庆氢能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式开工,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召开倒计时300天,此次项目将成为延庆区氢能交通基础设施之一,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氢能化出行服务,规划建设氢气检测实验室和绿电电解水制氢装置研发平台,最大日制氢能力为2.8吨,同时具备70兆帕加氢能力,可每天为冬奥会150辆氢燃料车提供气源。

据悉,延庆氢能产业园由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与延庆区政府共同推进,一期项目延庆加氢站于2019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2020年7月31日建成,并且已经完成安全生产评估投入使用,可为氢燃料公交车提供加氢服务。(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公司】中国燃气与中海油订立合作框架协议 加速布局氢能产业

4月12日晚,中国燃气(00384)发布公告,公司已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气电集团”)签署《关于氢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及气电集团同意双方开展以下合作内容︰在天然气制氢方面,开展撬装天然气制氢项目合作;在天然气加气站方面,开展加氢站建设及安全评估、高压氢气储存和加注设备、加气站改建及扩建加氢设计等项目合作;在综合能源供应方面,开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项目合作。(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城市】潍坊高新区超前布局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 强链补链只为“氢”

近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又布下重要一子:与瑞士飞速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投资入股其燃料电池空压机业务并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燃料电池空压机提供商。

潍柴动力率先布局和前瞻探索,为国内燃料电池发展按下“加速键”。在此之前,潍柴动力已先后战略投资英国锡里斯、加拿大巴拉德,掌握了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商用车核心技术,建立起“单电池——电堆——发动机——整车”氢燃料商用车全产业链,先后在潍坊、聊城、济宁、济南等地批量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成为全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推广应用的“领航者”。

这背后,离不开潍坊高新区超前谋划产业布局,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占据行业制高点的决心和底气。凭借目前潍柴动力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快速推动燃料电池空压机在山东的投资落地,将为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也将对潍坊乃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产生重要影响。(来源:大众日报)

【公司】ST海马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战略合作 共同发展氢能产业

4月11日晚,海马汽车(000572)发布公告称已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01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海南首座水制氢及高压加氢一体化站,并计划于今年10月前建成投放运营;此外,双方还将在制氢设施和加氢站建设、液氢制备与储运技术应用、氢能汽车开发和示范推广以及海南自贸港氢能产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智库圈点】氢能处于产业的导入阶段 车企及传统能源巨头加速布局

最新数据显示,3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辆和59辆,同比分别增长18.4%和63.9%。随着氢能产业不断升温,不少车企积极布局这一赛道,近日,ST海马表示,将首先布局加氢站;金龙汽车表示,氢能源整车已经在售;长城汽车表示,旗下相关企业已经深入氢能产业链多个环节进行布局等。

另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纷纷跨界发展氢能产业,近日,中石化在重庆市的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能源站开工建设,公司力争五年内在重庆建成30座加氢站;中国燃气与中海油订立合作框架协议,加速布局氢能产业。

中信证券认为,目前氢能处于产业的导入阶段,各领域的新兴应用正经历“从0到1”的突破期,布局、参与氢能板块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快速增加。在这一新兴赛道中,预计能源化工领域转型较早的龙头公司在资金实力、科研投入和资源整合上将略胜一筹。

[责任编辑:丁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推荐阅读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联盟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