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燃料电池周报,系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燃料电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据、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电池网总编室 雄韬股份
2021年3月10日
【订单】杭叉集团与新氢动力签订100台氢燃料电池叉车采购合同
电池网获悉,3月5日,杭叉集团(天津)新能源叉车有限公司在天津港保税区与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100台氢燃料电池叉车采购合同。
杭叉集团(天津)新能源叉车有限公司是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20年9月在天津港保税区正式注册成立,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叉车等新能源工业车辆,通过强化与集团公司的研发协同、生产协同及服务协同,依托天津港保税区得天独厚的氢能产业链优势,加快了杭叉天津新能源公司氢燃料电池叉车开发和规模推广应用的步伐。(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项目】投资5亿元!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重庆开建
来自重庆两江新区的消息显示,近日国内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两江新区正式开建。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汽研投资5亿元打造,占地190亩,规划建设氢能整车试验室、燃料电池试验室、氢能辅件试验室、动力总成试验室、电机电池试验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将具备燃料电池整车,燃料电池单体、模块与系统,空压机和氢循环泵等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能力,检测范围覆盖氢能全产业链。按照规划,该中心将在2022年建成并投用。(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图片来源:中集安瑞科官网
【投资】中集安瑞科与合斯康拟成立储氢瓶合资公司 年产能约10万个
近日,中集安瑞科(3899.HK)宣布与Hexagon Purus AS(合斯康)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两家合资公司。
据悉,双方此次合作将成立一家由合斯康拥有51%股权的高压储氢瓶合资公司和一家由中集安瑞科占51%股权的供氢系统合资公司,注册地均在香港。两家公司将在今年组建运营子公司,并成立联合销售和市场营销团队。
其中,高压储氢瓶合资公司计划设立年产能约为10万个储氢瓶的生产线,将通过升级现有的生产设施来打造三型储氢瓶的产能,三型瓶产品预计将于2021年产生收入贡献。而四型储氢瓶的生产设施建设预计最早将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投资】宝泰隆拟投建2000Nm3/h燃料电池氢项目
3月8日晚,宝泰隆(601011)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七台河宝泰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2000Nm3/h燃料电池氢项目氢气提纯及充装装置。
该项目总投资2614.27万元,以宝泰隆公司甲醇尾气为原料,经PSA提氢制得燃料电池氢,氢气产量为2000Nm3/h,氢气产品通过加压充装外售。(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项目】FCP氢动力产业园项目投产在即 总投资40亿元
位于莱西经济开发区的德国FCP氢动力产业园主体结构日前实现封顶。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主要进行氢能源产品生产及建设全球氢能源技术中国本地化研究中心,将打造全球最大燃料电池规模化制造基地,实现氢能源项目在全球市场的集成支持、销售和服务。
据FCP氢动力产业园董事长纪玉涛介绍,该项目设30条燃料电池生产线,7月底可实现量产,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165亿元,可创利税10亿元以上。目前,项目已具备应用系统设计服务、应用系统测试设计开发服务、用户人员培训等国际领先的氢能源技术应用开发能力,建成后将成为推动氢能源在全国应用规模普及化及打造国家氢经济的国家级重大项目。
“我们已经申请23项全球市场知识产权,同时与中国铁塔、航天科工氢能研究院等40家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从事氢动力替换电源研发、生产和销售,布局储能产业。”纪玉涛说。(来源:青岛日报)
【互动】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计划推进小批量运行
3月9日,广汽集团(601238.SH)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于2020年7月对外发布了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后续将计划推进小批量运行。目前公司已自主掌握了氢能及燃料电池车开发的关键技术,暂时未使用丰田的相关技术。目前,我国氢能发展以交通领域应用为引领,带动产业链逐步延伸到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及配套产业环节,走过了基础研究、推广示范等多个阶段。无论是从行业发展因素还是政策因素来看,在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与商业化上都迎来关键发展机遇。(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智库圈点】商用车细分领域正成为氢能规模化商用突破口
从今年的两会代表提案内容来看,国家层面的氢能战略规划与扶持政策、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燃料电池汽车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打造氢能产业集群等成为关注的重点,也是亟待完善的方面。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距离真正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在一些商用车细分领域,如电动叉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基本成型,小规模化应用条件相对成熟,预计未来将持续上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11-20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1-26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2-20 来源:电池网-诺德股份
12-31 来源:电池网-容百科技
04-03 来源:电池网-北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