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新扩产110GWh!一季度电池新能源投资扩产1410亿元

2025年一季度,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共计68个,其中49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1409.58亿元。从投资特点来看,一季度,我国头部电池企业加速扩张、新兴技术持续发力。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在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市场,而产品最优秀、竞争最激烈的也是中国市场。

在较快增速和激烈竞争态势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据电池百人会不完全统计,2025年一季度,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共计68个,其中49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1409.58亿元。从投资特点来看,一季度,我国头部电池企业加速扩张、新兴技术持续发力、海外布局逆势升温。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新能源

电池头部企业不再压抑?大产能项目接连落地

在2024年,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投资项目多为二三线企业以及新入局玩家,进入2025年,头部企业扩产节奏似乎不再克制,大产能、新项目官宣不断。

以宁德时代为例,今年一季度其就有三大电池项目相继落地:福建福州罗源新能源基地项目和山东东营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年产能均为40GWh,山东济宁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扩建项目计划投资31.64亿元,在现有30GWh产能的基础上新增30GWh,最终形成年产6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

综合来看,宁德时代一季度官宣的三大项目总产能就达110GWh。在扩产不断的同时,宁德时代子公司也在全国遍地开花,仅在山东,足迹就已遍及济宁、青岛、东营、烟台、济南、潍坊等地。3月24日,川渝时代(重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更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电池百人会一经发布,留言不断。

不止宁德时代,今年一季度,欣旺达也官宣落地了百亿级新电池项目,东驰新能源、道克特斯、赣锋锂业、聚源动力、国立科技控股等电池企业也均有大手笔项目落地。

此外,电池百人会还注意到,今年一季度,比亚迪还先后拿下了陕西西安两宗地,拿地总面积超2500亩,合计金额近8亿元。有报道称,比亚迪这两宗地,均将用于动力电池扩产。

从行业发展来看,山西证券认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仍在深化,电化学储能行业规模也在快速增加,对锂电池行业的需求增速依然乐观。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

钠电没优势?固态还遥远?重量级项目落地

除了原有技术路线的产能扩张,在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新电池技术犹如强劲引擎,扮演了重要的推动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钠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虽然钠电池具有成本与性能的独特优势,但近年来持续走低的锂资源价格,让其成本优势不再显著,不少下游企业开始对钠电池抱有怀疑态度。不过,近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广东调研时表示,随着钠离子电池在技术和性能上不断突破,叠加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及规模效应的逐渐释放,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将逐步得到体现,预计钠电池在储能、电动两轮车、启停电源等领域将替代铅酸电池以及部分锂离子电池。

钠电池正从“备胎”转向“差异化赛道”。从投资扩产角度来看,2025年一季度,钠电池项目投资虽然不多,但依然有重量级项目落地:东驰新能源52亿元四川遂宁钠电池项目建成后,预计日产钠转干电池1500万支,年产值约100亿元;钠美新能源河南洛阳项目建成后,可年产30万支圆柱钠离子电池,合1.5GWh。

不同于钠电池的“坎坷”发展路径,固态电池一直被业内坚定看好是锂电池的终极理想形态,在技术持续发力下,其也不负众望,频频迎来新突破。多家券商机构预计,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有望提前至2027年。

在此背景下,固态电池赛道投资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一季度,仅电池领域涉及固态技术的就有6项投资。其中,以道克特斯项目为例,其计划在安徽皖江投资50亿元建设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主要涉及年产200MWh全自动固态电池量产示范线及5GWh固态电池生产线,一旦实现大规模量产,将有力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项目扩产的同时,钠电与固态电池的发展,也在重构电池产业生态。仅在材料层面,硅基负极、氟化碳正极等高端材料投资占比明显提升,倒逼传统锂电材料企业加速转型。从投资扩产来看,恩捷股份云南玉溪硫化物中试线项目、晶岩新能源2000吨项目等就是最好的案例。

海外市场难进?项目投资逆势扩张

在2025年一季度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中,海外投资布局依然不容忽视,9个投资项目覆盖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尼日利亚、西班牙、匈牙利、美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锂矿开采、电池制造、材料加工等关键环节,总投资额超160亿元(含外币折算)。

从背景来看,国内市场充分竞争、海外进口贸易壁垒高企,积极拓展全球版图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企业的不二选择。从项目分析来看,通过资源国锁定矿产、市场国贴近需求对冲风险等,或是破局路径。

其中,今年一季度,天华新能在尼日利亚投资超过2亿美元建设锂矿开采、选矿、尾矿处理现代化工厂;海四达在马来西亚投资7.5亿元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除了利用当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获取周边地区的锂、钴等资源,以满足其电池生产的需求。 

从市场拓展角度来看,欣旺达在泰国投资500亿泰铢建设电池厂项目,以此为据点,公司业务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扩大欣旺达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科陆电子在印度尼西亚建设3GWh储能生产基地,印度尼西亚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在当地投资建厂,更好融入当地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分享储能市场发展红利。 

“据我了解,由于美国市场地缘政治风险过高,动力电池企业基本不会考虑在美建厂。”对于近期美国一再抬高关税问题,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技术出海可行,美国建厂困难重重,可以通过其他海外市场建厂,例如在东南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构建区域性供应链,利用当地资源(镍、钴)和低成本劳动力,分散关税压力。但美国‘原产国原则’限制中资海外工厂的出口,中长期需警惕美国政策反复和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于清教还表示,高关税下,中企价格优势被削弱,进而影响中企对美出口份额下降。在此背景下,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据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锂电池增速超过两成。 

结语:

综上可见,2025年一季度,头部电池企业凭借高产能利用率与显著的市场份额优势,开启了频频扩产的新征程。与此同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借助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伴随头部企业扩产项目的逐步落地,整个行业的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市场竞争也会愈发白热化。钠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它们的持续进步,也将不断重塑电池产业的现有格局,为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要想在市场竞争的牌桌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具备技术前瞻性、成本控制能力及精准场景洞察,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夏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10-62899890

推荐阅读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联盟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