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时间为2025年8月2日—2025年8月31日。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增加。若不通过科学的拆解破碎方式,对不同部件、不同材料在进入化学回收前按类别进行拆解破碎分离,存在短路、起火、爆炸等风险,同时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和液体。
拆解破碎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有:
①未放电或放电不完全:电池在拆解前若未进行充分放电,拆解过程中可能会因短路产生电火花,从而引发电池起火、爆炸。
②粉尘爆炸: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池粉末,如果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或静电等就可能引发粉尘爆炸。
③人工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在拆解电池时,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不当的工具或方法,可能会误触电池内部的危险部位,导致触电等事故。
④拆解设备故障:拆解设备如破碎机、切割机等若存在故障,未带启停功能,与电池接触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⑤有害气体排放: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如氟化氢、五氟化磷等有害气体,如果通风换气系统不完善,有害气体在车间内积聚,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避免无序拆解带来的安全隐患,标准立项旨在规范动力电池拆解破碎流程,确保企业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开展作业。通过制定安全技术规范,在布局、设备、场地、人员上均进行规范,能够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保护作业人员和环境安全。
标准的制定将提升废旧电池处理行业的拆解及破碎安全水平针对上述拆解和破碎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标准项目从技术领域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安全回收处理水平,让回收企业真正做到专业化处理,从而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①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地面硬化并防渗漏(符合HJ 610),照明设计符合 GB/T 50034;原料贮存场地按 GB/T 26493 分类贮存,设专职人员定期巡查。厂房为独立封闭 / 半封闭建筑,划分为原料、放电、拆解、破分热、产品 5 个功能区,防火等级≥二级,应急通道设醒目标志,工作平台装护栏。
②人员安全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需持安全资格证;拆解人员需持电工证,作业人员经安全环保、应急处理等培训考核后上岗。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安全帽、绝缘鞋等防护装备,作业现场严禁烟火及明火操作,设备外露运动部位需采取防护措施。
③工艺安全要求。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前需采集信息并上传国家溯源平台,按生产企业指导书分类制定拆解流程;软包电池先开口、方型电池破坏安全阀后放电。电池包拆解为单体后放电,结构完整的电池用物理放电(截止电压≤1.5V),其他用化学放电(截止电压≤1.0V 且时间>24 小时),化学放电需配专用设备及废水应急收集池,作业人员≥2 人。破碎设备严禁带料启动,停机前先停物料,配套除尘装置;热解前检查设备,运行时≥2 人监控,设备内维持无氧或厌氧状态,检修间隔≤1 年。
④设备安全要求。采用自动化进料、物理放拆一体及破分热一体设备,破碎分选热解系统需封闭并配负压集气装置,严禁使用明火切割。设备金属部分接地,变压器设防护栏或隔离间;拆解工装台需绝缘,电池拆解前绝缘电阻检测需≥100Ω/V。注液电池破碎干燥需在氧含量<5% 的惰性气氛中进行,配套温压氧浓度在线监测、报警及联锁装置;干燥设备设泄爆装置,风管风速≥23m/s 且粉尘浓度≤爆炸下限 25%。
⑤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场地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沙箱、消火栓等)、报警装置、应急通信及视频监控;原料贮存场地设气体泄漏报警、红外热成像及烟雾报警,固废贮存分别符合GB 18599 和GB 18597。干式除尘系统采取泄爆、惰化、隔爆、抑爆等防爆措施;黑粉输送管道及设备用抗静电材料并接地,除尘器需在负压状态下运行。拆解过程避免金属件接触高低压触头,备用磁吸工具取出缝隙金属件,防止短路起火。
附件:1.《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pdf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10-62899890
12-27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4-05 来源: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
04-15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5-12 来源: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
07-29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