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据了解,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彻底终结了行业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理,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此外新国标明确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即非驱动类电池不适用。
对比此前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标准,新国标有以下变动升级:
1.动力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时,相比此前要求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新国标将这一时间延长到了2小时,要求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后至少2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无爆炸,并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高于60℃。
2.针对目前兴起的超快充,新国标要求对于从20%SOC至80%SOC充电不超过15min的电池单体,重复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试验,应不起火、不爆炸。
3.对于电池包或系统的振动、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底部撞击等保护类测试,在“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 Ω/V”基础上,增加“若有交流电路,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Ω/V”要求。
4.对于安装在车体内部的电池包或系统(如HEV电池),允许携带车身结构件进行挤压试验。允许起保护作用的车身结构参与选择电池包或系统的底部撞击试验。2020版强标已明确外部火烧试验可携带车身结构,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挤压、底部撞击试验也可以携带车身结构件。
5.新国标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针刺速度从0.1-10mm/s调整为0.1-1mm/s,更贴近实际短路场景。
6.新国标还增加了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电池包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后无泄漏、无起火、无爆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10-62899890
12-27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4-05 来源: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
04-15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1-19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1-08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