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 图片提供/多氟多
7月8日,在多氟多(002407)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部署大会上,李世江董事长指出,经济周期有波动,但创新与奋斗的价值永恒。让我们以“灵心”聚智、以“巧手”践行,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创新中,共同书写多氟多穿越周期、迈向卓越的新篇章。以下为演讲全文:
回顾今年上半年,春节前后的两件大事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哪吒精神” 所彰显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奋斗意志,这与我们面对复杂环境时的突围决心高度契合;二是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加速演进,其影响力已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这场博弈中,我们既成功抵御了部分冲击,更在实战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本领。正是这种在挑战中成长的智慧,支撑着我们穿越周期的底气。
从产业实践来看,我们的“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 项目,入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标志着技术创新已成为穿越周期的硬核支撑。而从个人经历到企业发展的脉络中,更能看到使命的传承与战略的契合。
今年在云南子公司调研时的经历,让我对“灵心巧手” 有了更深的体悟。在二战飞虎队战斗过的滇缅边境,烈士陵园中的红色教育让我坚定了 “头颅掉了不过碗大的疤,流血也当戴大红花” 的信念。这种意志的锤炼,正是我们面对困难时 “人的成长” 的核心内涵。而当地处于亚欧板块交界带的地质特征 —— 密集的火山、奇特的天坑,尤其是火山形成的温泉,更引发了我对产业本质的思考:温泉水中含有的硅、硼、锂、氟等元素,与多氟多深耕的领域高度契合。这究竟是自然的巧合,还是地球深处给予的启示?答案或许不重要,但它让我们更加确信,深耕氟、锂、硅、硼等元素的研发,正是顺应产业规律的必然选择。
这种启示在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了科学印证:硅与碳同属一族,外层均有4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特性,为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过去我曾认为硅基文明会取代碳基文明,但中宁硅业在硅碳负极、碳化硅半导体领域的突破让我明白,两者的关系是共生而非替代。这种认知升级指导着我们的产业布局 —— 从氟基新材料开发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钠,到氢燃料电池的研究;从 “氟硅不分家” 到 “氟硅巧分家” 后的半导体与数字化探索,再到融合发展智慧能源,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底层逻辑。
碳基与硅基文明的差异,本质上体现在能源获取与生命存在方式的革新。能源方面,人类正从“看天吃饭” 的光合作用、“向天索能” 的光伏利用,迈向 “与天共舞” 的核聚变时代。中国光伏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印证了这条路径的正确性。生命存在方式方面,从碳氢化合物氧化供能的传统模式,到依托硅基材料的机器人、半导体、人工智能,文明形态的演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宏大坐标系。我们研发的硼同位素,正是深入原子核内部、实现裂变与聚变可控的关键,这让多氟多的社会价值站上了新高度。
生产方式的变革则是穿越周期的直接抓手。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数字化,从无人工厂、黑灯工厂到黑屏工厂,我们正通过供应链、需求链、智能制造链的“三链合一”,实现数字化与全流程自动化的深度融合。今年,我参加了夏季达沃斯论坛,数字化与新能源成为全球政要、企业家的核心议题,这与我们的战略选择高度一致。当前,数字化浪潮正从消费端向生产端转移,制造业作为主阵地,竞争力已不仅取决于资源占有量,更在于通过数字化治理提升体系与能力。我们提出的 “5+1” 理念、“5 个一” 目标,通过全场景覆盖、全流程穿透、全价值洞察,正是要实现全要素一目了然、全解析一竿到底的管理境界。
数字化的实践思考为这一路径提供了鲜活注脚。从生产安全与设备管理维度验证了数字化对效率的提升;以行政办公会为例,展示了AI对组织向心力的重塑;数字化正在重构企业架构、流程与文化;以印巴空战为例,强调数字化体系对精准决策的支撑…… 这些智慧结晶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数字化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从治理模式到价值创造的全面革新。从效率竞争到生态竞争,从确定性控制到不确定性应对,从资源消耗到数据驱动,从产品服务到 “产品 + 服务” 模式,每个维度的突破都是穿越周期的阶梯。
面对当前“内卷” 的市场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 “健康发展” 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表面的竞争白热化,本质是创新能力与数字化水平的较量。多氟多要实现 “在卷中突围、在卷中出彩”,需聚焦四大工程:
一是氟磷协同的一号工程。磷肥产业大会上,专家共识已明确:氟化工与磷化工进入“互相拥抱” 的时代。磷矿中氟资源储量是萤石的10倍,我们研发的六氟磷酸锂,通过氟磷结合,为新能源领域提供了核心材料,这正是 “灵心巧手” 的典范。
二是同位素突破的世纪工程。深入微观世界的“原子核长征” 已起步,氟、硼、硅、锂等同位素的研发,将为新能源、半导体、人类健康等领域提供底层支撑。我们正在“从事前人没有从事过的光荣事业”,正是这种探索精神的写照。
三是智慧能源工程。制能、储能、节能三位一体的智慧能源体系,正在形成新的增长极。氟芯电池产能规模的突破,将成为穿越周期的重要支点。
四是数字化赋能工程。这三大工程的落地,都需要数字化平台的支撑,而最终目标是人的成长——正如李云峰所言,AI重构世界的速度远超认知,数字化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位员工在价值创造中 “完善本心、发现新我”。
当前,自我革命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市场内卷,企业需破除惯性思维,这与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相辅相成,能推动企业从资源依赖转向能力提升,在周期波动中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央媒体强调的 “青春力量” 与 “自我革命”,正是我们每位员工应有的姿态:对自己 “狠一点”,在成长中贡献价值,让生活更美好。
“灵心巧手” 是穿越周期的能力核心,而全员的 “心灵手巧” 则是这一能力的终极形态。当创新思维融入每个员工的心智,当精湛技艺成为每个岗位的标配,多氟多便能在经济与产业周期中从容穿越,让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10-62899890
08-15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8-08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0-14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7-11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8-08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