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官网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大了对共享消费领域的监管力度,怪兽充电、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品牌被点名整改。
“共享充电宝企业怪兽充电已于今年在美股上市,小电则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街电、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再加上有传言称美团充电宝或将放弃自营,使得共享充电宝赛道原本清晰的市场格局变得复杂起来。”一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共享充电宝行业价格整体小幅回落
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集体提价的消息刺激着大众的敏感神经,商圈和医院等特殊场景每小时3-4元,酒吧夜店等每小时则高达10元。除此之外,封顶价格也让人咋舌,每24小时封顶价24元到40元,总封顶价99元,也就是说充电十次的价格都可以买到一个充电宝了。
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出手直接剑指定价问题。早在今年6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美团、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相关企业随即提出了整改计划:包括进一步完善定价规则,与合作商户沟通协商,通过直接降价或者降低计费单元等方式下调部分机柜价格。其中,街电逾8万台机柜降价,小电、搜电、怪兽、美团分别有数千台机柜降价。目前各品牌平均价格为2.2-3.3元/小时,标价在每小时3元及以下的机柜占比69%-96%,从最高价格占比来看,均不超过1%。
相对而言,处于热门旅游景点等相对封闭区域或者繁华商业区的机柜价格仍然高于均价。
共享充电宝企业被要求通过官网公示、移动客户端显示、机柜标示等方式分别标价。小电、怪兽在官网和移动端公示全部点位机柜的免费时长、计费标准和封顶价格;来电在官网对获知价格方式作出说明;大多数品牌可通过扫码获知当前机柜及附近机柜价格,方便用户从所在位置周边选择较低价位的充电宝;有些品牌有序推广在机柜醒目位置张贴不干胶标示价格。
一番整改后,市场监管总局称,共享充电宝行业价格得以整体小幅回落。
据悉,此次被整改的6个共享充电宝品牌共有机柜426万台,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可见市场已经几乎被这6家品牌牢牢把控。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小品牌毫无上升的机会。”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各自为战行业缺乏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总局还对搜电收购街电经营者集中案进行了依法审查。
5月6日,搜电充电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街电、搜电两大品牌合并后母公司正式定名为“竹芒科技”,董事会由原搜电、街电的管理团队与投资机构共同组成。据悉,竹芒科技旗下共享充电宝业务合计用户规模突破3.6亿,日订单峰值达300万单/天。
针对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审查“搜电、街电经营者集中案”,竹芒科技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搜电与街电合并未超出经营者集中的法定申报标准,竹芒科技是主动申报的并已获得通过。该人士还称:“2021年7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已公布一批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深圳竹芒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获得无条件批准。”据反垄断局公布的“2021年6月28日-7月4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显示,竹芒科技收购街电股权案的审结时间为2021年6月29日。
“上述合并案被关注很正常,因为两大头部企业的强强联合已经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但集体涨价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了吗?似乎并没有。
记者翻阅招股书发现,虽然小电营收一路大涨,但盈利表现却并不如人意。实际上,近三年小电科技仅有一年实现盈利。2018年-2020年,小电科技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1.94亿元和-1.07亿元,其中2020年由盈转亏,较2018年亏损翻倍。小电科技解释亏损原因是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业务扩张后带来相应成本的上涨。
怪兽充电也存在增收不增利的问题。2021年第二季度,怪兽充电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52.9%;第一季度营收8.47亿元,同比增长162.5%。净利润方面,第二季度怪兽充电调整后净利润为1720万元,同比下降55.67%;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232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1.311亿元)。怪兽充电第二季度净利率为0.84%,相比第一季度1.8%的净利率也出现了下滑。
“共享充电宝企业短期内想要‘躺赢’还很难。并且,目前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运营服务上,这个行业缺乏一定的规范。行业乱象频出的原因就是企业的标准不一致,大家各自为战,因此应当尽快构建行业自律组织、形成标准,同时,尽快引入足够体量的产业参与方进一步规范市场。”上述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04-13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0-14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4-13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5-12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8-01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