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积分年度报告》发布会在京举办 2021年交易额109.4亿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已开展4次积分交易,累计交易总额达141亿元,有力支撑了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工信部《积分年度报告》发布会在京举办 2021年交易额109.4亿.png

6月16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在京组织召开《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实施情况年度报告(2022)》(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发布会。《年度报告》总结了我国2021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梳理分析了2021年积分交易抵偿情况,并对后续政策要点、积分供需形势进行分析。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双积分政策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市场化管理机制的大胆创新,在促进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2021年,行业企业勇挑重担,面对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依然达成了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均超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幅超过15%、降低至5.13L/100km(WLTC工况)的显著成绩。当前,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积分办法》实施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下一步,将结合“双碳”新形势做好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和研究完善工作,更好支撑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实现。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表示,从运行情况来看,积分交易逐年活跃,2021年交易额109.4亿元,超过了历年交易总额;年度油耗负积分抵偿率达99.5%。

据悉,《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积分办法》)于2017年9月28日发布,实质是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形成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

《积分办法》实施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已开展4次积分交易,累计交易总额达141亿元,有力支撑了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

2021年,乘用车行业平均油耗5.13L/100公里(WLTC工况),可比计算较2020年下降15%以上,超额完成5.97L/100公里考核目标;新能源乘用车生产309万辆(纳入积分核算数量),同比增长1.6倍。《积分办法》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此前公示的《2021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共产生1553.49万油耗正积分,613.66万油耗负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方面,新能源正积分676.72万分;新能源负积分81.00万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1年油耗积分出现剧烈回升,回到2015-2017年的1000万分区间,而新能源积分从2020年的330万分上升到596万分,增长266万分,表现极其突出。虽然新能源积分抵充燃油积分的效果在2021年仍不显著,但也达到了通过新能源车促进燃油车油耗降低的良好效果。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已经双双超过200万辆,按照月度变动规律,对全年超过500万辆充满信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出席活动表示,从产销规模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今年将保持产销高增长态势。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620万-640万辆。

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部分关键技术、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下一步,工信部将尽快研究予以解决,比如要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延续政策,这个政策是到今年年底结束,现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是否延续这个政策。同时,还将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加大新体系电池、车用操作系统等的攻关突破,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还要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监管。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这个产业才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年度报告》发布会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积分办法》修订闭门研讨会,介绍了关于2024-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建立灵活性调节机制、加强考核监管等主要修订内容的考虑,并进一步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表示,将统筹考虑国家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实际,广泛听取行业企业意见,加快开展修订工作,尽早发布实施。

[责任编辑:峦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推荐阅读
  • 山东海科特种化学品电解液溶剂及配套产

    吴雷雷透露,江苏连云港生产基地规划今年年底建成,2020年一季度投产,达产后,海科特种化学品电解液溶剂及配套产能将......

    04-13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胡柳泉:主导长远锂科转产动力三元材料

    胡柳泉,现任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长远锂科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高端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

    10-14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石大胜华电池级碳酸酯溶剂产能超10万吨

    2018年,石大胜华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产量超39万吨,其中碳酸酯类产品近20万吨,电池级产品占碳酸酯产品近40%。......

    04-13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多部委出手加强新能源车安全监管 特来电

    特来电大数据云平台统计,在2018年特来电的3780万笔订单中,特来电防护体系共防范了46万笔的不安全充电,安全防护比达1......

    05-12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独家 | 电池百人会·约局杭州:新能源行

    总体而言,补贴的退坡给我们带来不应该说是危机,而是思考,思考如何赶上新能源的潮流,做合格的电池,打开终端消费市......

    08-01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联盟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