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事件频发 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安全排查

按照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今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发生起火燃烧事故的车辆,企业应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对隐瞒不报或不配合开展事故调查的行为将予以处罚;确实存在产品缺陷的,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向主管部门备案召回。

《通知》指出,工信部将重点对已售车辆、库存车辆的防水保护、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部件和易损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于私家车,生产企业应明确告知用户,车辆触发何种条件时应回店检修。

按照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此外,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事故,《通知》明确企业应当承担安全第一责任,应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并在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6小时内)将事故的基本信息,48小时以内将事故详细信息,主动上报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装备中心。

早在去年9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督促生产企业对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和载货汽车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今年1月份,工信部就《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公示。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统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已超过13万辆,占据总销量比例高达13.5%。而新能源汽车故障主要包括三个原因:一是电池过热导致自燃;二是,变速器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制动助力真空泵故障。其中,因电池过热导致车辆自燃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今年以来,不少新能源汽车产品发生了自燃事件。据统计,2019年4月以来,全国多地爆发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最为明显的就是,特斯拉、蔚来汽车旗下车型分别出现了在静止状态下的自燃问题。

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理事长欧阳明曾公开表示,电池热失控是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的主因。保障安全的核心是研发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而国内目前在这方面仍有明显不足。“电池过热才会引起热失控,而造成电池过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电池包本身温度不均匀,过充过放、外短路、内短路等这些电的原因会放热,还有机械原因,比如进水、密封不好、碰撞等等。”欧阳明高认为,产品的质量问题是造成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部分车企在和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进行赛跑,所以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此外,根据东兴证券发布的信息,在众多已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自燃事故中,有一部分是电动汽车过充引起的,并且由充电因素引起的自燃事故占比达约31%,充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比高居榜首。充电安全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塔菲尔新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龙绘锦认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涉及不同的层级,从材料到电芯到电池系统。“现在有人说是材料不安全,有人说电芯不安全,我们需要从系统层面解决整个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一旦解决了电池问题,电动车的发展将呈现直线上升。”龙绘锦如是说。

“零部件体系薄弱,许多新能源汽车往往没有博世这些优势的世界级零部件企业。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一般来说质量管控和适应能力较差。自主品牌逐渐强大也与用世界优秀的零部件有关,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没有国际零部件企业的大力支持,所以产品质量以及把控方面相对较弱。汽车设计也与质量有很大关系,新能源汽车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很多细节还没掌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和口碑会对企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整个产业体系仍需进一步提升。不过,未来随着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此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且很快在国内突破了百万大关。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在不断退坡,加之外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具备先发优势的自主新能源车企即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杨认为,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新能源汽车安全特别是高比能量动力蓄电池的起火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可能会颠覆当前行业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的大好形势。

目前,由于补贴退坡和自然事故等因素,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失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5月销量10.44万辆,同比增长仅达1.8%。而此前,新能源汽车多个月的增长速度曾超100%。

[责任编辑:峦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010-62899890 邮箱:119@battery100.org

推荐阅读
  • 山东海科特种化学品电解液溶剂及配套产

    吴雷雷透露,江苏连云港生产基地规划今年年底建成,2020年一季度投产,达产后,海科特种化学品电解液溶剂及配套产能将......

    04-13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胡柳泉:主导长远锂科转产动力三元材料

    胡柳泉,现任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长远锂科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高端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

    10-14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石大胜华电池级碳酸酯溶剂产能超10万吨

    2018年,石大胜华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产量超39万吨,其中碳酸酯类产品近20万吨,电池级产品占碳酸酯产品近40%。......

    04-13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多部委出手加强新能源车安全监管 特来电

    特来电大数据云平台统计,在2018年特来电的3780万笔订单中,特来电防护体系共防范了46万笔的不安全充电,安全防护比达1......

    05-12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 独家 | 电池百人会·约局杭州:新能源行

    总体而言,补贴的退坡给我们带来不应该说是危机,而是思考,思考如何赶上新能源的潮流,做合格的电池,打开终端消费市......

    08-01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联盟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