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相近,可兼容现有产线,同时在安全性、低温性能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这一技术路线正获得越来越多关注。
6月3日,据“福州海关”消息,1批汽车用钠离子动力电池组,经福州海关所属宁德海关关员现场实施危包使用鉴定合格,并取得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证书后顺利出口。据悉,这是全国首批钠离子汽车动力电池出口。
对于本次出口,宁德时代(300750)计划与物流控制部部长刘洁表示“我们首次出口钠离子电池组,对于货物有不少疑问。宁德海关帮我们详细讲解了危险货物包装UN标记、规格、重量、标识标签、空运鉴定报告等方面的难点问题,让我们出口更顺畅。”
值得注意的是,4月21日,宁德时代在科技日上正式发布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据了解,钠新电池包含两类产品,分别是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其中,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175Wh/kg,为当前全球钠电最高,比肩磷酸铁锂电池,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该电池预计会在2025年12月量产。
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则是为替代铅酸而生,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61%,同时具有全电量深度放电、零下40℃一键启动、久置一年可启动的优势,计划于2025年6月量产。
随着钠电产业化进程加速,资本市场再掀投资热潮。6月5日,众钠能源表示,公司近日成功完成A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天德投资及老股东赛泽资本,A轮总融资额近3亿元,创全球钠电赛道新高。
众钠能源本轮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向技术研发、产能布局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公司将持续突破材料体系创新,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完备生产工艺制程,全力推进江苏盐城百固和四川眉山里钠建设。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分层次拓展轻型动力、启停电源,备用电源、储能等核心场景的示范攻坚和规模应用,继续作为行业旗手,推动硫酸铁钠电池的商业化落地。
材料创新方面,近日,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希倍动力”)在高倍率电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其研发的钠离子电池顺利通过了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的三方检测。
希倍动力通过“纳米化材料+低阻抗界面+4D离子通道”的材料和设计上的创新组合,对正极材料、电解液和负极材料的协同优化,实现300C的超高倍率充放电能力;产品在大电流下的循环能力可达10万次以上,电池在高负载条件下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低温性能方面,在-20℃的低温环境下,该电池可支持100C倍率放电/60C倍率充电;即使在-50℃的极端低温条件下,也可支持15C倍率充放电。
希倍动力表示,该款超高功率钠离子电池在高功率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UPS、微电网调频储能、通讯基站、军工等要求苛刻的领域。公司目前正在着手建设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芯批量生产线项目,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正极材料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会投入使用,电芯生产线2026年投入使用。
作为三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容百科技(688005)自2022年启动钠电研发,依托锂电正极领域的经验积累,在钠电材料研发中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容百科技钠电材料各项性能参数、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综合指标显著提升。其中,容百聚阴离子材料在压实密度、容量及倍率性能等关键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产品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
2025年,容百科技接连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并立即启动量产交付流程;此外,容百仙桃基地新增的6000吨/年聚阴离子中试线已通过头部客户审核验证,预计于2025年三季度投产,为大规模量产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到2030年,将在中国、欧洲、北美三地建成合计40万吨/年的钠电正极材料产能。
我们看到,钠离子电池已进入产业化加速关键期。随着全国首批钠离子汽车动力电池成功出口,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已展现出全球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钠电池产业链上游硬碳负极、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等仍未实现规模化量产,要实现对锂电池的大规模替代仍面临诸多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10-62899890
08-05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5-21 来源:电池百人会
08-16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0-19 来源:电池网-EVTank
03-17 来源:电池网-EV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