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华友钴业
8月17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71.97亿元,同比增加2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7.11亿元,同比增加62.26%。
资料显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华友钴业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三大业务在公司内部构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公司还在布局循环回收业务,全力打造从镍钴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着力构建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致力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
出货量方面,上半年,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超高镍9系产品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三元正极总出口量的57%;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万吨,因主动减少部分低盈利产品出货,优化产品结构,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上半年,华友钴业钴产品出货量2.08万吨,同比下降9.89%;镍产品出货量13.94万吨,同比增长83.91%,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产能方面,上游资源端,在印尼,华友钴业新增参股两个红土镍矿,镍钴资源储备进一步增厚。湿法项目持续领跑,MHP出货量约12万吨,同比增长超40%。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的Pomalaa湿法项目开工建设,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湿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波马拉园区展开建设。在津巴布韦,通过补充勘探,Arcadia锂矿保有资源量从150万吨碳酸锂当量增加至245万吨,品位提升至1.34%;项目生产运营指标不断优化,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年产5万吨硫酸锂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建设完成,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矿冶一体化优势,进一步降低锂盐生产成本。
下游锂电材料端,印尼华能5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项目实现批量供货,为进入北美市场奠定基础;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建成,助力华友钴业深度嵌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抢占欧洲乃至全球锂电产业链市场先机。
技术方面,华友钴业上半年完成115项专利申请,获得42项专利授权,现有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1488项,累计专利授权604项。
其中,在前驱体领域,华友钴业强化技术领先优势与市场渗透力,50余款中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全球认证领先,钠电聚阴离子实现工艺定型,富锂锰基前驱体首代定型、二代预研并切入固态/低空/机器人供应链。
在正极材料领域,华友钴业持续扩宽正极材料谱系,多款用于车用大圆柱电池、e-VTOL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的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出货并持续放量,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开发全路线覆盖,多款9系产品容量达到230-235mAh/g,在客户端测试处于第一梯队;富锂锰基材料紧跟客户固态电池技术迭代,成功开发超高容量型全固态富锂锰基,镍锰尖晶石材料进入吨级验证阶段。
客户方面,华友钴业聚焦战略核心客户,紧跟主流技术路径,坚持高端化、全球化、差异化路线,积极推进新应用场景下的深度合作,大圆柱电池材料实现规模化量产,与亿纬锂能、LGES、宁德时代、远景AESC、中创新航等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固态电池材料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与国内头部电池企业深度合作,并与孚能科技、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重点客户达成战略协同,在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研发、量产、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构筑了公司在大圆柱电池材料和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010-62899890
06-24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3-04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2-20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8-11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04-12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